Blog

 

【报告】小型研讨会:汉字文化圈的教养教育:明治日本的“普通教育”到21世纪的古典教育

10 July, 2018 ISHII Tsuyoshi

6月2日,由中国社会文化学会主办,东京大学UTCP共同举办的“汉字文化圈的教养教育:明治日本的“普通教育”到21世纪的古典教育”小型研讨会在东京大学驹场校区18号馆第一综合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伊东贵之教授主持。

180612_m_1.jpg

第一位报告人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现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的潘世圣教授。报告题目为“弘文学院留学期间的鲁迅的日本影响——以新发现的《宏文学院讲义录》为中心”。潘教授首先基于先行研究和已有文献概括了鲁迅在东京期间的留学生活、弘文学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由于鲁迅认为日本留学的经历是一次“失败”,所以终生少有提及这一经历,这给理解鲁迅的日本留学及其早年思想的发展变化带来相当的困难。进而,潘教授介绍了在中国发现的现存的孤本《宏文学院讲义录》的基本内容,这是该书内容在中日学界首次公开。通过比较《讲义录》的内容,潘教授认为,刚到日本的鲁迅受到明治时代精神的影响,通过批判和吸收根植于日本社会中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国民精神论等因素,形成了他早期思想的基础。东京大学小岛毅教授、UTCP石井刚教授、伊东贵之教授等就《讲义录》中各自关心的具体记录、《讲义录》反映的明治时代日本社会的整体思想倾向等问题,与潘教授进行了讨论。

180612_m_2.jpg

第二位报告人韩国朝鲜大学校韩睿嫄教授以“东亚的儒教教育与古典的再诠释”为题做了发言。韩教授以儒学经典《大学》为线索,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梳理了儒学传统中个人—家庭—社会并重的理念,认为应当从肯定的角度重视对儒学社会教育精神的重新挖掘。进而,从在韩国引起冲击的中国近年“读经问题”出发,韩教授考察了如何对待古典文本的问题。通过回顾清末以来的儒学再诠释的争论,韩教授认为,“德性学”式的解读和“文献学”式的解读,是古典再诠释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今后的古典研究要在持续思考这一话题的基础上展开。此后,参会的各位教授就韩国古典教育的情况、中国当下的国学教育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180612_m_3.jpg

潘教授与韩教授所关注的时代、人物,考察对象的文本性质都有所不同,但正如本次研讨会题目所展示的,教育在个人修养和个人意识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而在一些语境当中,“教育”被理解为自上而下单方面的“改造”,“文明的”代替“野蛮的”,“好的”代替“坏的”,这种优越感会助长自我中心的意识。鲁迅在明治时代的日本感受到的正是这样的气氛吧。而人文学,尤其是古典文本的研读,可以引导人们从抽象的优越感中走出来,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物和事件相遇,在这一过程中确立自我的存在方式,进而重新思考他人和社会。这也正是人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存在价值。
(文章:胡藤)


  • HOME>
    • Blog>
      • 【报告】小型研讨会:汉字文化圈的教养教育:明治日本的“普通教育”到21世纪的古典教育
//Page Top